图源:豆包AI生成
\n8月7日立秋,标志着万物从繁盛转向成熟。
\n虽已入秋,但“秋老虎”威力仍在,气候处于热凉、湿燥交替转化期。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、主治医师、中医内科学硕士任静表示,立秋养生要顺时、调阴阳,重在护肺润燥、养阴清心,做好预防保健,为健康入冬打下基础。
\n顺应节气,立秋不等于“入秋”
\n立秋虽名“秋”,但“秋老虎”仍在肆虐,气温高、湿度大,人体仍处于“阳消阴长”的过渡阶段。此时养生应以内清热、外避暑、养阴气为主。
\n养生建议:
\n穿衣莫过早添衣,以免“捂出病”;
\n出汗后及时擦干,防止风邪侵体;
\n保持室内通风,避免湿气积聚。
\n防秋燥,肺为娇脏当先护
\n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曰:“肺主秋……逆之则伤肺,冬为飧泄。”
\n立秋后燥邪渐起,燥最易伤肺,引发咳嗽、鼻干、皮肤干裂等症状。“润燥养肺”成为养生重点。
\n推荐润肺食材:
\n百合、雪梨、银耳、杏仁、蜂蜜、芝麻
\n可煲雪梨百合银耳羹,润燥生津,健脾养肺
\n养阴护阳,调理脾胃是根本
\n夏秋之交,暑湿未尽,人体脾胃功能仍易受影响。中医讲“脾为后天之本”,若脾虚湿盛,则易积痰生湿、发胖疲倦。
\n推荐食疗:
\n山药莲子粥:健脾益气,润燥安神
\n薏米扁豆汤:祛湿和中,防秋乏
\n少食辛辣油腻、寒凉瓜果,避免伤脾胃
\n情志调养,秋宜收敛宁静心神
\n秋季气收,情志易悲,宜“使志安宁”,调养精神,避免情绪大起大落。
\n《黄帝内经》指出:“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”,强调秋季宜养心神,慎喜怒。
\n推荐调养方式:
\n每日规律作息,早睡早起
\n练习太极、八段锦、静坐冥想
\n与朋友散步、聊天,舒畅心情
\n适时进补,固本培元顺天时
\n立秋是“贴秋膘”的传统时节,但并非人人适合大补。中医讲究“辨证调补”,应结合体质,顺时调养。
\n推荐方法:
\n体虚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度服用膏方或药膳调养;
\n适当艾灸足三里、关元穴,助阳气升发;
\n易疲劳者可饮用黄芪党参代茶饮,提升正气。
\n立秋,是收养与润养的开始。
\n顺应天地之气,养肺润燥,静养身心,调养脾胃,正是“秋三月”养生的应有之道。
\n指导专家
\n(文/周晋羽 任静)
\n原标题:抵御“秋老虎”燥邪,重在养阴、润肺、健脾
\n正规股票配资官网网址,股票配资平台安全,杠杆炒股在哪里申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